第八百三十三章 惊神剑

阵问长生 观虚 3058 字 4个月前

“此外,对寻常修士来说,神魂出窍也没什么大用。”

“修士杀伐也好,争斗也罢,讲究‘以强胜弱’,可神魂本就不可修,你的神魂,并不比别人强多少,出窍用来做什么?”

“而神魂出窍,本身也是极其难修炼的法门。”

“这世间大多数修士,知道以肉身练武,横行霸道,以灵力凝法,凌厉万千,但却很少有人,愿意静心内观,琢磨自己神魂之上的东西……”

墨画缓缓点头。

荀子贤注视着墨画,语重心长道:“老祖不让宗门内的长老跟你说这些,是担心你。但‘堵不如疏’,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求知之心也重,若不弄明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既然如此,不如跟你说清楚此间的利害,你才知道如何抉择。”

墨画诚恳道:“谢谢长老。”

荀子贤摆摆手,忽而想起什么,眉眼一挑,也诚恳道:

“我知道的都跟你说了,现在估计还不行,倘若以后,你修为再高点,阅历再广些,知道了一些更高深的神道学问,也别忘了告诉我……”

墨画连连点头,“嗯,一定!”

两人聊得差不多了,墨画便起身告辞。

童子将墨画送到门口,看着墨画远去的背影,默默出神。

适才墨画和荀子贤长老的交谈,他零零碎碎听了一些,但一句都没听懂。

“这位姓墨的大哥哥不知什么来历,竟这么厉害,看着也没比自己大多少,竟已然能跟学识渊博的子贤伯父,交流修道上的学问了……”

童子的眼中,不自觉地带了些憧憬。

“书儿……”

室内传来荀子贤长老的声音。

童子这才回过神来,道:“长老,我来了。”而后又恋恋不舍地看了眼墨画,转身回到了长老居中。

而墨画正全神贯注,想着“神魂出窍”的事,并未注意到,有一个小童子,一直偷偷摸摸地看着他。

就这样,他一边走,一边想,一直回到了弟子居。

到了弟子居后,墨画关好门窗,又取出水狱禁匣,开始琢磨起来。

水蓝色的禁匣上面,血腥的狱图森然可怖,有些狰狞。

这不是简单的图。

甚至,本身也不是简单的瞳术,其内核是一种“神魂出窍”的法门。

而神魂出窍的法门,荀子贤长老也不会。

太虚门内,也禁止传授神魂出窍的知识。

按照荀子贤长老的说法,一般修士,即便到了羽化,也不会特意去学神魂出窍。

但墨画不同。

他现在已经可以确定,“神魂出窍”,就是“神念化剑”的先决法门。

若要神念化剑出鞘,就必须得先掌握神魂出窍。

至于神魂出窍的弊端,墨画衡量过了,对自己而言,也不算太严重。

毕竟自己最强的就是神念。

水阎罗这种连阵师都不是的水匪,都能学一些神魂出窍的皮毛,自己岂有不学的道理。

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学?

墨画将水狱禁匣,摆在自己的面前,凝视着上面的道狱图。

“依据荀子贤长老的说法,神魂有三魂七魄,若要出窍,那出窍的法门,必然也与‘魂魄’有关。”

“任何图案,都是一种象征。”

“那这道狱图,很可能指的不只是道狱,而是某种……与神魂有关的象征?”

“八座监牢,八种刑罚,八个罪人……”

“八这个数,与三魂七魄,也对不上啊?”

墨画皱眉。

他又仔细琢磨了下荀子贤长老说的话,忽而恍然大悟。

“人虽有三魂七魄,但天魂地魂,游离于体外,寄宿于天地,唯有命魂,留于自身。”

“人的体内实际上只有一魂七魄,加起来刚好是‘八’个。”

“命魂之上,寄生七魄……”

墨画又看了眼禁匣。

禁匣上的图案中,八间牢狱,最大的一间居正中,其他七间,围绕正中分布,以正中为中心。

正应了“命魂之上寄生七魄”的原理。

外围七间牢狱,各有一把锁,锁上有锁链,联通在一起,汇聚到了正中间牢狱的大门之上。

七间牢狱的罪人,刑罚各不相同,但仔细甄别,发现都是中间大狱关押的罪人,他身上所受刑罚的一部分……

墨画的思路,豁然开朗。

禁匣上的道狱图,一狱七牢,与修士一魂七魄相契合,更像是一副神魂的“拟相图”。

图中呈现的,是修士的心相。

修士常年观想此图,将图中罪人受刑的相状,牢牢印在心中,形成“心相”,然后将此心相,刻入神魂。

这样神魂,便会自带刑狱的威严和煞气。

刑狱主杀伐。

神魂蕴含“刑狱”之相,只要一出窍,便可对他人的神识,造成杀伤,使其惊惧,恐惧,乃至肝胆破碎而亡。

所以,水狱门的“养煞”,究其根本,其实是“养魂”。

通过维护道律,斩杀罪孽之人,修一身正气和煞气,以此融入神魂,令宵小畏惧。

但水阎罗不一样,他不知道养魂,只知道“养煞”,甚至为了养煞,套用魔道的转煞法诀,造大量杀孽。

这些煞,他只是单纯养着还好。

若是真有哪一天,他修到了煞气入魂的地步,那他滥杀无辜养出的这些“死煞”,恐怕会立刻暴乱,反噬他的神魂,让他神智癫狂,生不如死。

墨画心念一动。

他情不自禁就想出了不需要自己动手,就“坑死”水阎罗的办法了……

墨画目光微微明亮。

不过现在还没找到水阎罗,暂时下不了手。

眼下还是先学瞳术。

墨画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理论,开始着手试着修炼。

他静心凝神,观想禁匣上的道狱图,将这些道狱图,牢牢记在心里,化作“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