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听南翻了个白眼,这种吊人胃口,说话说一半的的最讨厌了,她没好气地说:“学哥,小叔,我不是研究化学生物的,看到坏了的橘子,只会想到扔了,求求你,快说吧。”
杜鸿学耸耸肩,一脸嫌弃,“还大学生呢?没一点深度,所以人家是院士了,就你这脑瓜子干嘛不搞研究了?”
大学生咋了,各方面的知识学得过来吗?宋听南作势要打人,杜鸿学这才继续说:“汪猷院士立马就想到了青霉素的研制过程,他想是否可以从这些绿霉斑中提取抗生素呢?
说干就干,他拿几个烂橘子当宝贝,从霉斑上把霉菌轻轻地刮下来,分别放在不同的器皿里,等培养出长长短短的绿毛后,取一点涂抹在载玻片上,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可是,丙康药厂的老板不干了,他办厂为的是赚钱,而不是搞科研,一怒之下就将汪猷给辞退了。听南,你说这个老板是不是鼠目寸光,要是我,砸锅卖铁也得支持呀!”
“就是,这是科学研究呀,我相信你!学哥,大义!就是没遇上。”杜鸿学确实三观正,他们全家都非常尊敬知识分子,很爱国。
“那个老板呀,很多不符合标准的药品,他想拿到市场上鱼目混珠,都被汪猷拦下来了,让老板少赚了很多钱,他早就想把汪猷赶走了。”
“嗯,这搞科研的肯定得严谨,他们的产品必须经得起严格的鉴定才能面市呀,尤其是药品,怎么能滥竽充数呢?”
“就是,利欲熏心的狗老板。汪猷什么都没拿,只是将霉菌培养器皿搬到了借来的实验室里,继续潜心研究抗生素。”
宋听南急切地问:“他什么时候成功了?隔得久么?”
“1947年的一天,汪猷发现显微镜下,霉菌周围原本生长旺盛的葡萄球菌竟然都被杀死了!汪猷相信自己已经培养出了一种新型的抗生素。
正巧,前几天,实验室的窗框散架了,一位熟人木匠来帮忙钉窗框。汪猷看见他脸上长着一颗疔疮,又红又肿的,他迅速取出一点霉菌,放在溶液中稀释,用棉球蘸取一些,涂抹到了木匠的疔疮上。
他还让木匠带回去一小瓶溶液,回家后再涂抹几次。第二天,木匠脸上的疔疮就不红不肿了。
成功了,汪猷将自己从烂橘子里培养出来的抗生素取名为‘橘霉素’,并将实验过程写成了论文《抗生素橘霉素》,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美国媒体称,中国化学家汪猷制成的新药‘橘霉素’的效用不亚于青霉素。汪猷就这样成了我国抗生素研究的奠基人。”
“真棒,太长国人志气了!学哥,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呀?”宋听南听得心潮澎湃。
“呵呵呵,这是我们上海人的骄傲,不知道的少,那个老板气得吐血,多好的机遇,硬是被他自己推出去了。”
“嗯,名利双收的机遇,说明他福份不够,压不住。学哥,你能带我见见汪猷院士么?”
“那是不可能的,我自己都没见过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