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语音刚落,小其尚便从容回应出了下联:老笋哪比新笋尖。
州官一听,吃了一惊,原想通过出上联,给他来个下马威,不料反被他占了上风去。
这也证实了此小童智力超常,但他还不死心,于是再出一了上联:剃刀虽利,难伐千年树木。
他这上联的口气,虽然缓和了一些,但仍然含有有轻视之意。
小其尚并未介意,反而只沉思了一会便作答道:灯火本微,能烧万里江山。这州官听闻,忙击掌叫好,且连声说道:“好好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学,难得,难得,实在是难得呀!真是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啊!”
这州官惊叹于赖其尚小小年纪,便有如此的才华,心中生出爱才之意。自决定将赖其尚举荐到京城童学馆中深造。
赖其尚从父母口中得闻了此事,心中却犯起了自己的嘀咕。他深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若是去往了那京城学府中,虽能增长自己的学识见闻,却怕自己会在追名逐利攀权附贵之中迷失了本来心性。
回家之后,赖其尚向父母表明了自己的心意。父母虽觉他不去京城童学馆可惜了!但他们还是尊重自家儿子的想法。礼辞了州官的好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后,赖其尚远离尘世喧嚣,在乡间寻了一处宁静山谷居住其中。他每日除了习读四书五经,文章词赋,就是静坐冥想,观日月星辰,感四季更替,解天文地理,遵循自然之道,践行无为至无所不为之大学文。
多年后,当年的那个州官升任它地,往京城见官家,偶然间路过此地,发现曾经的神童学子,如今一身朴素布衣,浑身上下透着一种超凡脱俗的超然气质。
这州官也曾是个学识渊博,学有所成的读书人,他好奇询问赖其尚这些年的经历,青牛赖其尚只是淡淡地回说道:“学生无他状,自知为学无尽头,易使人贪嗔痴,为道守初心,方得自在安宁。便在此间住下,至今闲散,学无所成”州官听闻他言,不禁对这个年轻人肃然起敬,自叹不如。
想想也是,人家整日里研习学问,修身养性,不说饱读私书,阅遍天下文章,却仍虚怀若谷,谦卑不傲,自谦无所成就。就这份胸怀,天下青年能有几个这样的!?
州官回去之后,久久难以忘怀赖其尚的话语。他审视自己这些年来在官场中的追逐,发现自己已然深陷名利场,离“为道”的境界愈发遥远了!
于是,州官开始尝试改变自己。他简化手中政务,尽量遵循治地风俗民情,不多加干涉。
起初下属们很是不解,百姓们也疑惑。“难不成咱这是来了个懒惰官员”!然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却发现,少了许多繁琐政令之后,生活轻松了不少。百姓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市场繁荣昌盛起来,物货反比官司管理时丰富了许多。官员们也无需疲于应付各种不合理的政绩要求,更无甚苛捐杂税负加给老百姓。
而赖其尚在山谷中学文修习的名声,也渐渐传了开来,时常有些迷茫无助的读书人前来请教。
每每有人来访,他总是耐心解答,用自身的学习体悟告知众人,世间学问万千,利益熏心,却莫忘回问本心,追寻大道。
一日,那州官再次来到山谷,拜访赖其尚。两人见面,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各自落坐,烧水煮茶,举杯互敬。彼此都看到对方身上,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平和与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