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会像四川人一样说老子、龟儿子、龟孙子、砍脑阔、胀衣禄、塞衣禄等这些土话,还有很多特殊的用语。
比方说,他们把欺骗叫“标”;不好的、次等的叫“波儿闷”;小气叫“扣扣掐掐”;算了叫“去球”;上面叫“高头”;污垢叫“狗甲”;赶紧的叫“连闷儿”;开始叫“家式”;坏了叫“尻了”;说人神志不清叫“弹里弹气”;青蛙叫“科玛”;小女孩叫“俩子”;小男孩儿叫“二娃子”;长得漂亮叫“光鼻子滑眼”;明天叫“门儿地”,后天叫“后儿地”;骂人叫“决人”,鸟叫“雀雀儿”讨人厌叫“勿搜人”;可怜叫“招业”;漂亮叫“板展”;哭叫“涩”……
这种庐陵人的专用方言还有好多好多。
那时候的城里人是瞧不起说土话的三姓寨人的,把他们称为山里人,甚至把他们说的话称之为“大山里的鸟叫。”
杨浩宇讲着四川语系的土话,穿着在山里依然流行而城里已淘汰了土啦吧唧的衣服,带着明显的、浓厚的山里人色彩。
那时,三姓寨人奉行的穿衣观念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款式与搭配是不太在乎的,但看重料子,再有就是必须得干净。
破了的话,就找一块相同或者颜色相近的料子,缝上一个补巴。
在三姓寨时,只要补巴的针脚好,别人不但不笑话,反倒会夸奖你家人针线好。
杨浩宇自然也是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穿衣着装理念的。
所以他初到华严中学时,就带有一条带补巴的涤纶裤子。
那是一条灰色的裤子。布是杨浩宇的母亲从襄樊扯回来的,三十多元一米,在当时来讲,已经很贵了。
这条裤子由三姓寨制衣名师李师傅亲自裁剪缝制。
穿第一水时就让杨浩宇在凳子上把屁股上给挂破了一个口子。
杨浩宇的母亲说这么好的料子丢了多可惜啊!为了对称,就干脆把屁股两边各缝了一个大补巴。
出城时,杨浩宇特意叮嘱母亲别忘了把那条裤子带上,而且在上学的第一天就把它给穿上了。
开学第一天,孙校长训完话后,各班带回,开始全校范围的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