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进本也是静候的一员,但主持祭礼的狄元昌目光落了过来,却是露出笑容:“仕林!”
狄进上前行礼:“大伯。”
他虽未及冠,但已经取了表字,唤作仕林。
表字往往由名演化而来,是对名的补充或解释,也有期盼之意,这仕林二字嘛,说得文雅些叫仕途平顺,拔萃翰林,直白些就是想中进士,想当官!
此时狄元昌就是此意:“仕林啊,你天资聪颖,自少笃学,手不释卷,我并非饱学之士,考校不了你这位神童的学问,却是时时盼着你高中……解试将至,温习备考,万万不可懈怠啊!”
后世熟悉的明清科举,一共要考六场,而宋朝只有三场,一场是地方上的解试,一场是中央礼部举行的省试,最后一场就是见皇帝的殿试。
相对而言,解试和省试更加关键,这第一场解试其实在秋天举行,距今还有大半年,但对于盼着出一位进士的狄氏族人来说,确实是迫在眉睫了。
尤其狄进,还是货真价实的神童,中过神童举的。
神童举的官方名字叫童子科,在唐朝时便有,到了宋朝更受重视,名臣晏殊就是从中脱颖而出,赐同进士出身,入了宋真宗的眼,宠爱至极,一度当成干儿子培养。
如今三十六岁的晏殊,已经是枢密副使了。
这個榜样激励了无数人。
狄进在九岁那年,就作为并州的神童,被举荐入京考试。
他通过了考试。
可惜神童举考验的毕竟是孩子,“命官、免举无常格”,即便通过考试,也只有极少数特别拔尖的,会直接授予官职,大部分只是得到铨选的资格或财物的赏赐。
狄进就是后者,获得了朝廷赏赐的布帛和钱财,然后一切如常……
没有官身,回归原州,读书、进学、参科举、中进士,好好努力吧!
但经此一来,终究有了一层光环,不少亲族都将他当成振兴家族的希望。
“把一族的希望寄托在一位十五岁的少年郎身上么?也对,这个时代的进士,确实有这样改变一族命运的能力!”
迎着一双双热切的眼神,狄进作揖:“小侄不敢有丝毫懈怠,自当全力应试,以光门楣,然……”
他顿了顿,微微低头,欲言又止。
狄元昌立刻道:“可是有难处?一家人在此,不必介怀,尽管道来!”
另一位叔伯则叹气:“六哥儿的家我去过,太贫苦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皆有所缺,油灯更生烟气,熏坏眼睛,我家中有烛火,明日就送去!”
又有族人道:“那福建印坊的书也不成,该用国子学的出品,我家中也无甚钱财,但买书的钱,从来不省,六哥儿若要借书,尽管来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