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应是无忧客

赵构登基,不再沿用“建炎”这个年号,而是采用了欧阳珣的提议,改元为“复兴”。因为赵构在平时,提到的最多的是,实现“大宋朝复兴强国”这一伟大宏伟蓝图,所以,他的提议得到了一致通过。定于公元一一二八年,正式使用“复兴”元年这一年号。

七月十五,垂拱殿第一次召开国务朝会。与会人员,政务内阁成员和枢密院成员。这是赵构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召集朝会,一是听取政务报告,二是安排部署后半年事务,三是听取今年夏收和防汛情况。

赵构虽想沿用后世的机构名称,但由于种种原因,引起一些混乱。于是赵构决定部分采用李纲的建议,恢复丞相一职,习惯称为“总丞”,李纲担任;其余为副相,称为“副丞”,有排位,第一副丞汪伯彦、第二副丞赵楷、依次为欧阳珣、曹辅、赵鼎、邓肃、耿延禧、王云,共八位副丞,这九人,就是新宋国的政务中枢大员,下属各部名称暂不更变。

李纲首先汇报了开封留守司这六个多月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由于赵构提前布局,汴梁城并没有遭到太多的破坏,起码那场大火没有烧起来。伪帝张邦昌虽然是被强推上去的,但谁能保证他没有自己的一点私心贪欲呢?但客观地评价,张邦昌对东京汴梁城的保护,还是有功劳的,也间接地保护了一些大宋文臣里的一些忠义之士,保留下一些元气。

虽然大家对赵构“复兴改制”政务院下属的一些机构,还不是十分了解,但所有的机构,但从名称上看,也能明白个七七八八。实际上,也就是把六部的职能,拆解开来,细化分解,使得各部职权更加精细化。

赵构对李纲为首的政务院内阁还是比较满意的,总丞的角色,促使李纲每一件事,都要全盘考虑,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全局谋划,国计民生,哪一件也不是小事。

枢密院,赵构一直对这个称呼情有独钟,所以也就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加了“军事”二字,更加突出了枢密院的军事职能。心里也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部门,后世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所以,这个枢密使,必须自己兼着。

宗泽毕竟年龄大了,赵构让汪若海为枢密院佥事,就是在培养年轻人,宗泽、赵旭、刘延庆,年龄都偏大,过渡一下,拉一把,扶上马,送一程,还是不错的人选。刘浩作为军事总参议(为了和后世有所区分,我们就叫总参议),也是赵构精心培养的后起之秀,通过这次西路军总指挥的锤炼,刘浩果然不负众望。

赵构给枢密院的指示,一是军队建设正规化。

所有九大军团的士兵、军官,基本沿用后世军队体系,但军衔制度,略有改动,一共分为六级十六阶,六级为帅(大帅、副帅)、将军(上将军、中将军、少将军)、校(上校、中校、少校)、尉(上尉、中尉、少尉)、士(上士、中士、下士)、卒(正卒、偏卒)。

军服为战甲和平甲,战时着战甲,为重甲,平时为礼甲,为轻甲。以头盔样式和盔甲颜色区分级别:

大帅为金甲,头盔为大龙翅金盔,中间镶嵌着一枚玉质军徽,肩吞部位镶嵌军衔标识,大帅为大玉质军徽一枚。

副帅为金甲,大凤翅金盔,镶嵌金黄色军徽,肩吞镶嵌金黄色小军徽。

将军为金甲,小凤翅金盔,镶嵌金黄色军徽,肩吞镶嵌金色火焰星,上将军三颗,中将军两颗,少将军一颗;

校官为银甲,亮银色凤翅盔,镶嵌银色军徽,肩吞镶嵌银色火焰星,上校三颗,中校两颗,少校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