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汉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儋州在海汉治下经过数年建设发展之后,目前的人口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琼北另一座大城市海口城,仅次于都城三亚。被视作本地招牌的文化产业也伴随着城市的繁荣而发展壮大,如今仅是各家书院的在籍学生就多达数千人,并且由此带动了出版、旅游、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除了文教这个支柱产业之外,儋州地区因为有大片的临海平原,且极少会受到海上台风的侵袭,农业生产规模也在这几年中迅速壮大。如今儋州的粮食作物、热带水果及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非常大,是海汉国最主要的农产区之一。
经济的繁荣为儋州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或是求学或是打工,或是来此投资兴业,甚至只是单纯来这个地方游历一番,越来越多的人将儋州作为了自己的目的地。
而儋州本地对于外来人口的增多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民政规定,以便能对这些流动人口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不过由于官方机构的人员编制有限,其实很多规定并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即便是在儋州城也仍会有许多地方处于监管之外。
比如儋州城北的集贸市场,这里汇集了来自儋州北部的三都镇、峨蔓镇、木棠镇、光村镇、中和镇等地的各类农产品,经由这个市场再发卖到南海各地。每天进入这个市场的人流数以千计,光靠数量有限的市场管理人员根本无法对这么多的外来人员进行有效的身份登记,所以相关规定其实也就形同虚设了。
薛正一行人到了儋州之后便直奔城北的集贸市场,他们当中有人曾在儋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于本地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所以推荐了这个符合他们当前身份的地方。
他们当然不是真的要跑来这里做粮食买卖,而是来这边找路子收集所需的信息。虽然这地方是以农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的集贸市场,但在这里做生意的也不仅仅只有买卖农产品的人。和世上其他地方一样,只要人多钱多的地方,总会滋生出一些灰色的生意,海汉统治之下的儋州也不会例外。
薛正一行到了集贸市场,先找地方停放好车马,然后分为两组人行事,一组人去联络本地专做地下买卖的人物,另一组人则跟着薛正去了附近的一间茶楼等消息。
不多时去办事的人便到了茶楼与薛正会合,称对方可以提供帮助,但需与薛正见面详谈。这无疑是一个很危险的举措,薛正也不敢确定对方会不会出卖自己,毕竟他想在儋州做的事情可不是倒卖粮食或者其他紧俏物资这么简单,而是被逮着就要杀头的重罪,如果外部出现了知情者,未必敢替薛正一伙保守秘密。
“对方靠得住吗?”虽然明知这问题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薛正还是希望借此来让自己对当下的局面增加一点信心。
回来复命的手下低声应道:“此人在本地的信誉还不错,据小人所知,之前有人犯了案子被海汉衙门通缉,便是从他这里花钱买了生路,把人从海上送走了。而且此人家中出过几个明军校尉,在海汉人占领儋州时带兵抵抗,战后人没了不说,祖产也悉数被衙门给收了,所以跟海汉的过节还挺深的。”
薛正沉吟道:“既然一无权势二无家产,这人是如何在儋州存活下来,还能经营这类需要人脉的产业?”
手下应道:“这个……小人就委实不知了,但此人门路甚广,即便是衙门里的消息,只要花钱也都能打听到。还有一些市面上不太好买到的东西,在他那儿也都可以花钱弄到。”
薛正冷笑道:“这么厉害?枪炮也能弄到么?”
那手下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道:“对方说只要价钱到位,要什么都有的商量。即便是战船上的火炮,也能花钱弄到。”
“这么厉害?莫不是在吹牛皮吧!”薛正对此却是半信半疑,他知道海汉对军火的管控极其严格,民间完全禁止了枪炮武器的买卖活动,甚至连私自持有火器者都会被判重罪。对方竟然夸海口说连舰炮都能弄到,薛正不由得怀疑自己的手下是不是找了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骗子。
“小人倒是觉得有戏……老板,要不你亲自去看看,对方还是有点门道的。”手下却坚持这个不明渠道的可靠性。
薛正看了看这名手下,这人已经跟着他做事有三四年时间了,办事倒是稳重,几乎没出过什么差错,而且江湖经验也不差,照理说不会轻易被人欺骗,既然他坚持这么说,那应该是有些特殊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