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一章 有危险

熊熊烈火整整烧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便被熄灭了!不但躲在地下的凤九霄有些意外,山巅之上的几个人也很意外!

居然有人很快便前来救援了!

因为南汉的每一处山头附近都有兼职巡山的猎户,专门负责观察是否有山火发生。

他们一发现浓烟滚滚便知道大事不妙!

之所南汉朝廷重视山林资源,因为他们与吴越和南唐有一项巨大的买卖在做,那就是木材生意。

每年南唐和吴越都需要建造大量的船舶,不管是民用的还是官用的,数量都不小。所以南汉对森林的保护相当重视,在赚钱这一方面刘鋹和他的那帮臣子们反而一点都不糊涂了,他们明白,有了钱才能继续胡吃海喝、继续花天酒地!

为了防火防盗,杜绝乱砍乱伐,此他们特事特办,专门施行“连坐制”!

擅盗林木者,诛九族!

见火不救,诛九族!

知情不报,诛九族!

皇帝头脑一热便说见火不救诛九族,可是真要着火了诛谁呢?谁是责任人呢?是村里的村长,还是镇里的三老,还是县里的知县老爷?还是上一州的太守?皇帝没说,也没人敢问!

为了避免黑锅套在自己的脑袋上,朝中几个被皇帝分派了任务的大臣一商量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甩锅的好主意,他们推出了一个“属地化管理”的机制!

那就是谁的地盘谁做主!

南汉六十州,凡某一州之内失火,其责由该州太守负责!至于太守怎么分解责任朝廷概不过问!

上行下效。太守自然将责任继续向下压。

层层分解,层层下压。

每一层级的最后告诫都是一句话,“给我盯紧喽!老子要是被处理了,先拿你们开刀!”

所以压力从上到下一直压到村镇!

各村各镇都成立了“临时潜火军”,人员组成嘛,竟然是“全村人”!

不管是七十老汉还是五岁幼童,凡是能动弹的、能喘气的,都算!

这个馊主意很符合南汉朝廷上下的一贯作风!

一旦出事,老子乌纱帽都保不住了,还顾得了你们这些村野匹夫的死活?

当然,这些村级大老爷嘴上不能这么说,他们的布告上可是明明白白地写着“皇命”二字!

违者是要杀头的!

百姓嘛是最好愚弄的,官府说什么他们都得听,除了背地里多骂几声娘还能有什么办法?

所以当火光冲天而起的时候,周边离得最近的花都、江谷、黄田三镇便已经闻风而动!

别管这火是谁放的,见火不救九族遭殃!

三镇组成的将近万人规模的潜火军火速前来!

皮袋、溅筒、水袋、水囊、麻搭源源不绝地运至现场,有经验的老师傅会安排年轻人提前将树林外围砍倒树木开辟出隔离带以断绝火源,在不影响生命的前提下才缓慢向里推进!几十人一组并排持溅筒向火急喷射水箭,后面几十人再紧随其后扔水袋,抛水囊,防止火势死灰复燃!整个救援行动步步为营,井然有序!

江谷镇的救火装备最为先进,他们有专门的双马水车,车上是巨大的木桶,水量充足!

几十辆水车源源不断在救火现场和溪流之间往返运水,所以对他们这边来说相当于水源不断。他们还有专门的水箭军,不停的向火海射水箭!为了避免杯水车薪,所有的行动都在统一指挥之下进行,由专门的潜火军头领指定镖靶位置,集中放箭!

由于反应迅速,参战人数众多,加上平时准备充分,山火终于在一天之内被扑灭了!

当然这是三镇官员联名奏折上写的。

但实际上,他们开辟的隔离带以内的所有林木全部烧毁,无一幸免。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向里边推进一丈,没有挽回计划外的一棵树木!

但是三镇的官员心中自有一个小账本!让他们镇里的百姓向烈焰冲天的火海里冲锋?开什么玩笑?没让大火把整个山脉全烧光了就已经对得起皇帝了!让这些老弱病残去送死,他们这些底层官员还没那么大的胆子!

他们可不想在自己的地盘上出现陈胜和吴方一样的人物!

官逼民反,第一个倒霉的当然是这些官员!

所以三镇的官员都心照不宣,及时向自己朝中的靠山写明了自己如何英勇扑灭山火的经过,他们知道那些靠山们自己会和皇帝完美的请功!

没错,不是请罪,而是请功!

至于这火到底是谁放的,怎么追究,那就是另一件事了。可以说是天干地燥,自己着了,哪年还没几次山火?也可以随便报上一个江湖好汉的名字,给他下个全国通缉,至于什么时候抓到,与我等何关?

当人潮退去,只留下漫天的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