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风来浪起终难匿

萧明忠轻轻叹息,语气中带着几分沧桑与无奈:“他并未主动与我联系,亦不知我早已洞悉他还尚在人世。”随即,他遥想往事,缓缓道:“当年凌渊河一战,施炁不仅令文康太子失踪,还令其身败名裂。当我得知圣上已然下旨赐死施炁,亲身赶往凌渊河一带时,施炁早已被就地处决。”

萧明忠忆及往昔,心绪难平,那份痛心依旧萦绕心头。然而,他又继续将自己是如何发现施炁还尚在人世的一事,告知了眼前二人。

原来当年,施炁一死,军中人心涣散。萧明忠得知,那些曾与施炁交情匪浅的将领,遵圣命将其遗体草率掩埋,既无墓碑亦无坟茔,此景虽令人悲叹,却也令他心生疑惑。依常理,他们行事并无差错,但萧明忠深知几人性情,依照他们对施炁的情谊,此等处理方式实难令人信服。于是,萧明忠心中暗自生了疑团。

就在萧明忠心中疑虑未消之际,这几人打完胜战未领奖赏,非但未领赏受封,反而匆匆请辞,此举更是加剧了萧明忠的猜测——莫非,他们之中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秉着忠心二字,萧明忠暗自摸查,终于发现,这几人辞行之后,并未归乡,而是行踪鬼祟的隐匿于边塞苦寒之地。同时,身边还伴有一位形迹可疑的赶车车夫。

萧明忠虽未证实,然心中已有了大胆的揣测。这些猜测积压在他心中良久,直至某日面圣之时,他鼓足勇气,斗胆向皇帝进言,恳请将施炁遗骸迁回瑞京。在得到了皇帝的首肯之后,萧明忠再次亲临凌渊河寻找施炁的尸首。

面对那早已朽败不堪的尸骨,萧明忠凭借对施炁的熟悉与了解,一眼便洞穿了真相——这具尸身绝非是施炁。

虽然已暗自知晓,萧明忠却在心中顾惜和忠心之间,默然选择了前者。于是,他并未追寻探究,而是将此事深埋于心底,并将那具残存的尸首带回了瑞京,并于祠堂为施炁立了牌位。

“如此说来,父亲您早已洞悉施炁尚在人间的秘密?”萧博衍闻言,满脸愕然,目光紧紧锁住萧明忠。

萧明忠轻轻颔首,目光转而深邃地望向萧博衍,语气中带着几分审视:“那你呢?又是何时与他联络上的?”

萧博衍心中一紧,不由自主地瞥了萧楚曦一眼,才开口道:“去年,正值长姐生辰前夕,我前往兵部途中,偶遇一稚童。那孩童神色匆匆,递给我一封密信后便消失无踪。信封上,‘吾弟博衍亲启’六字赫然在目,我即刻明了,此信必是施兄所寄。”言毕,他缓缓低下头,神色复杂。

“原本,第一封信后,他与我便做断绝,约定好不再联络。奈何骞北突发急情,施炁亦是心系于殿下与长姊安危,无奈之下,方有此第二封急信。”萧博衍缓缓道来。

萧楚曦闻言,终于明了,她自己生辰宴那日,萧博衍为何自提及施炁与其养的猫之后,便心事重重的模样。然而,她想起此前看到的那封信上的日期,又转而看向萧博衍问道:“那么,这第三封信,又是何故?”

萧博衍面色微变,沉吟片刻后,方道:“是太子殿下托我将一封信带给施兄,而第三封,乃施兄回复太子殿下之书。”

萧楚曦猛然一愣,细细梳理着这一切的脉络,终是恍然大悟。她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再次欲夺门而出。

见状,萧博衍与萧明忠父子相视一眼,无奈之余,只得先将萧楚曦暂锁于书房之内。随后,萧博衍决然道:“长姊便交由父亲照看,孩儿即刻入宫,去一趟景祺宫。”

萧明忠闻言,又闻书房内萧楚曦之动静,点头以示赞同,心中暗自忧虑。

终于,萧博衍快马而去,一路绝尘,赶至景祺宫。

甫一入内,未及岑思卿开口相迎,更未及繁文缛节之礼,萧博衍便急切开口。

“殿下,”萧博衍直接对岑思卿说道:“博衍斗胆,恳请殿下即刻随我去一趟萧府,长姐...她...知晓了一切了。”